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容雄管理處(以下簡稱容雄管理處)負責43公里長輸水箱涵、2座保水堰、21座通氣孔、5座檢修孔的運行管理工作,保障著雄安新區及周邊6座水廠的安全供水。
容雄管理處自2024年6月被遴選為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基層聯系點以來,緊緊圍繞“管養一體化”推進改革,以管理創新推動技術賦能,以資源整合實現效益躍升,重構運維體系、激發內生動力,實現了安全與降本雙目標,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標準化體系,為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提供了基層樣本。
破局
深化改革不僅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強化南水北調“三個安全”的迫切需要。中線公司聚焦經營管理關鍵環節,推進“管養分離”向“管養融合”轉變,力求降低運營管理成本。“原有的管理體制機制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匹配性不強,思想認識、經營理念、生產質效等方面的問題亟須破解。”中線天津分公司負責人表示。
改革破局,思想先行。容雄管理處通過集中座談、一對一交流,引導干部職工打消疑慮、破除慣性思維,針對管理創新談認識、談思路、談措施,深刻認識管理創新是落實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務實舉措,以高度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逐項落實改革舉措。
容雄管理處把深化改革作為錘煉干部職工較真、實干、團結品質的有效途徑,促進理想信念、業務能力、廉潔自律得到明顯提升,實現黨建與業務、事業發展、員工成才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探索推進微培訓、微網格、微關懷、微調解等“微治理”模式,制定運行維護項目優化融合人員安置方案,分步穩妥推進,為改革破局奠定堅實基礎。
突圍
改革不是可選題,而是關乎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必答題。在改革的號角聲中,一場深刻的思想嬗變在員工中萌發,從“被動遵從”到“主動求變”,從“要我改”到“我要改”。
容雄管理處深入落實“安全筑基、價值創造、創新賦能”三項舉措,提升工程管護精細化水平,加速推進自動化技術與傳統養護作業深度融合,進一步增強安全供水核心功能。
改革初期,“本領恐慌”如影隨形。容雄管理處創新推行“雙導師制”,一方面依托“導師帶徒”學深本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鼓勵大家走進“雄新飛揚”工作室,學習跨專業技能。在干中學、在戰中練,團隊快速補齊了技術短板。綜合科員工張洪銘曾對機電設備維修望而卻步,主動請纓參與閘門檢修培訓,如今已成長為“多面手”。
——提高“三個安全”關鍵環節自主水平。自主實施工程巡查,實現巡查內容一冊通用、重點部位一圖展現、業務要求一卡了然,問題發現率同比提升30%。自主實施信息機電巡檢,自有員工深度巡檢,動態消除深層次隱患問題30余項。通過對問題產生原因的延伸思考和系統處理,形成“深度巡查+實踐學習+系統處理”的運維模式。自主實施內觀安全監測。通過“跟班學”“并行干”,自有員工熟練掌握安全監測核心技能,獨立承擔安全監測內觀項目,做到了工程安全時時心中有數。
——推動“安保+工巡+值守”一體化融合試點,將三支隊伍優化整合為一支隊伍。加強上下游水質監測協同和數據共享,科學調整水質監測頻次,檢測試劑成本下降六成。轉變“業主思維”,循序接管工程巡查、安全監測內觀、水質應急移動監測車維護、信息機電運行維護、物業服務等5個業務模塊,分流壓減外委人員配置,降低運維費用支出。
——掌握核心技術主動開展檢修,連續開展了100 余公里單孔地下箱涵不停水檢修,探索形成了長距離有壓輸水箱涵不停水檢修技術,以AI視頻監控式場區值守,實現“智能化無人”,提升了關鍵核心技術能力。
一系列創新改革,使“專業壁壘”轉化為“跨界融合”。一名巡查人員說:“過去巡查工程看結構表面,現在懂了設備運行原理與邏輯,隱患識別更敏銳,確保‘三個安全’的底氣更足了。”
蝶變
隨著運維自主權逐漸回歸,自有人員對工程“健康”的感知力與控制力顯著增強,逐步實現了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安全保障能力自主可控。以容雄管理處為核算單元,通過管理體系創新,預期可降低成本支出10%左右。
在管理體系上,中線公司創新建立了以“管養一體化”為基礎的調水企業運行管理體系,選取以容雄管理處為代表的沿線管理處試點推廣。
在制度支撐上,容雄管理處嚴格落實中線公司工程巡查、機電管理、水質移動實驗室運行維護、場區安全保衛等六項配套制度。
在基層黨建品牌內涵上,容雄管理處黨支部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團隊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實現了運行管理和生產維護本領“雙提升”,先后榮獲集團公司先進基層黨組織、中線公司防汛搶險先進集體等20余項稱號。
容雄管理處的改革實踐昭示,唯有以深化改革為帆,以創新實干為槳,不斷提升工程管護能力和水平,才能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運維提檔升級的新征程上劈波斬浪,為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王旭輝 責編:菅貞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