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南水北調是跨流域跨區域配置水資源的骨干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全線通水十年多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綜合效益持續提升,這條縱貫南北的綠色大動脈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四五”以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線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全面綠色轉型,搶抓高質量發展新機遇,努力打造綠色調水標桿企業。
加強體系建設?系統推進節能降碳增效
中線公司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彰顯使命擔當,公司黨委堅持高位推動,強化統籌,成立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將碳排放管理納入中線公司制度管理體系。結合中線工程實際,制定中線公司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生產能耗和非生產能耗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編制年度碳達峰工作計劃和零碳調水工作計劃,以高標準建章立制為踐行綠色調水實際行動保駕護航。中線公司不斷加強綠色低碳綜合管理,持續完善節能環保、碳排放信息匯總機制,形成有效的綠色低碳綜合管理體制機制,有計劃、分階段地實現碳達峰目標。積極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抓好綠色低碳培訓工作,宣傳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增強全員節能環保意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打造成為生態長廊、綠色長廊,累計完成防護林及綠化工程建設1200余公里,發揮了水土保持、防風固沙、保護水質的作用,有效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有力推動沿線受水區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加快轉型步伐?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中線公司積極探索綠色低碳能源開發,提升綠色清潔能源在生產運行供電系統中的比重。充分利用沿線棄(渣)場、渠道邊坡、管理園區、退水渠、場區空地等區域,積極謀劃太陽能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推動清潔能源替代工程規模化、集中式建設。陶岔渠首水電站以及沿線衛輝、輝縣、西黑山、惠南莊等管理園區和北拒馬河退水渠建設的光伏發電站,投運以來持續穩定運行,有效降低高碳能源使用。初步測算,2024年中線工程可再生能源總發電量為21829.93萬千瓦時,其中,上網電量約21093.93萬千瓦時、自發自用電量約736萬千瓦時,相當于二氧化碳減排量約12.26萬噸,基本覆蓋生產運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2025年下半年,西黑山電站總裝機容量10.4兆瓦、淶水西武山和西車亭分布式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12兆瓦的項目建成投運后,年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新增8200萬千瓦時。
強化創新驅動?探索低碳能源技術應用
中線公司以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工程運行管護能力和水平。成立技術攻關小組,提出利用太陽能發電加蓄電池儲能為減壓井自動抽排裝置提供電源的方案,使用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外加蓄電池存儲電能,為排水泵提供穩定電力供應,改變了移動式柴油發電機供電的傳統方式。陶岔渠首壩前采用純電力驅動和搭載太陽能電板水上清污機器人進行水域治理,既避免使用柴油動力驅動設備對渠道水質安全的影響,也大幅降低了碳排放量,在實際應用中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沿線部分渡槽進出口、降壓站、退水閘等區域的室外照明供電,以及安全監測單點采集設備、視頻監控設備采用太陽能供電方式,使用效果良好,初步估算每年可減少耗電近萬度。同時,中線公司扎實做好總干渠兩側生態林帶、閘站園區綠化、內外邊坡植草等近7萬畝綠化養護,持續鞏固碳匯能力,以實際行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中線公司將以打造綠色調水標桿企業為目標,從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做好節能降碳工作,積極探索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充分發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厚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綠色底色,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太陽能路燈設施
?
建設中的西黑山電站
?
北拒馬河退水渠光伏電站
作者:郭雪峰、馬萬瑤 責編:菅貞貞